一、學生時代,將軍故事伴著我茁壯成長
我是湖南東安蘆洪市人,唐生智將軍家族后裔,從小聽著大人們講將軍的故事長大,將軍是我兒時心目中的英雄。中學時代,我考入了將軍曾經創辦的學!鲜|安縣耀祥中學。通過學習歷史,我知道了將軍是北伐名將,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抗戰時期南京保衛戰總司令。由于唐生智故居就在中學母校旁邊,因此那時候也經常能夠進入參觀,了解了更多關于將軍的事跡。將軍曾經多次反對蔣介石,但他一生擁護中國共產黨,是唯一沒有與共產黨軍隊打過戰的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1949年,將軍參加了湖南和平解放,也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創始成員之一,曾任湖南省副省長,民革中央常委。
二、初入職場,將軍教育情懷影響我報效母校
高中畢業考大學,我選擇了師范院校,進入衡陽師范學院學習歷史專業。大學畢業時面臨人生的選擇,我毫不猶豫的回到了中學母校,成為了耀祥中學的一名歷史教師,也有更多的機會參觀將軍故居,研究唐生智將軍的歷史。1939年,唐生智將軍創辦耀祥書院,學校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樹德樹人,樹德為本”。將軍強調“做事與做人”,“做人則應誠實、正心、修身、齊家;做事則應治國、平天下、有利于國計民生”,強調“好學、力行、知恥”六字校訓。二是“勞力勞心,勞力為本”。 將軍堅決反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錯誤觀點。三是“習武習文,習武為本”。為反抗日軍侵略,培養軍事人才。耀祥書院支持共產黨的宣傳,反對蔣介石賣國的行徑,培養出了東安抗日的主要力量。日本投降后,唐生智接受共產黨的誠摯邀請,為湖南和平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所學校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的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唐生智將軍的教育情懷是我選擇報效母校的重要原因。
三、離別十年,再入故居讀懂將軍一生選擇
曾經的青春都奉獻給了我的母校。2013年,我因多種原因離開了我人生工作的第一站,到今年恰好10個年頭了。離開以后便很少有時間再回去,也沒有機會再去參觀將軍的故居。直到今年年初回老家拜年,在幾位故友的邀請之下,再次來到唐生智故居參觀。
離別將軍故居十年,在這十年時間里,我也沿著將軍曾經參加湖南和平解放之路,考入省城長沙,成為了望城區的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我也非常榮幸加入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為民革長沙委員會望城支部的一員。十年中,“唐生智故居”也有了重大變化,故居外圍建設了文化廣場,故居內部的建筑得到了修繕,更為醒目的是故居門口掛上了一幅牌匾——民革黨史教育基地。這是民革中央命名的第17處民革黨史教育基地。民革黨史教育基地既是寶貴的政治資源、文化遺產,也是對民革黨員進行優良傳統教育的重要載體和課堂。通過發揮基地的宣傳教育作用,能夠增強廣大民革黨員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自覺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信念。非凡十年,祖國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昂揚奮進,砥礪前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作為一名基層民革黨人,我也深刻體會到了身邊發生的一點一滴的變化,感受到了偉大祖國的日新月異。
離別十年,再次參觀唐生智將軍故居,我深深地讀懂了將軍一生的選擇。將軍參加湖南和平解放,參與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無悔選擇一生跟隨中國共產黨,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為一名教育戰線上的民革基層黨員,應該切實傳承和弘揚民革前輩的優良傳統,不忘合作初心,共擔時代使命,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增強參政議政能力,拓展社會服務內容,創新自身建設發展,更好傳遞民革正能量,樹立民革好形象。